(本网讯:李平)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月6日,由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识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在科研楼608会议室顺利召开。安徽新华学院副校长戴昕出席并致辞。安徽大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傅勇,安徽医科大学孙江洁、张利萍,合肥师范学院张珍珍、杨婷,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汤建、侯园园,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方燕雯,安徽中医药大学葛琪等兄弟高校代表出席会议。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负责人朱镜人,通识教育部主任王士赵,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许苗苗,电智学院执行院长赵倩青,发规处副处长王雅婷,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喆,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刘雪,文化与传媒学院教育系副主任林斗秀以及通识教育部和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瑞平主持。
刘瑞平首先介绍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宣读了《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聘任及管理办法》和《关于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兼职研究员的聘任通知》两份文件。
戴昕副校长致辞,并向到场的新一届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兼职研究员代表颁发了兼职研究员聘书。
戴昕副校长在致辞中向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省内各高校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工作的各位领导、校内外专兼职研究员表示衷心感谢,也向素质中心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新授聘的兼职研究员表示热烈祝贺。戴昕强调,大力开展通识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他对素质中心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的建设发展充分肯定,对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充分赞赏。戴昕指出,新时代,通识教育应走在时代前列,应对新的变局,重新思考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的价值体现和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最后,戴校长提出希望,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方向要进一步坚持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找出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好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深入推进我校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主题报告环节由朱镜人主持。
傅勇作了题为《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要素基础》的报告。傅教授从经典理论与时代内涵、通识教育的四个挑战、应对策略与探索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提出了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内涵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总结了大学教育落后于新质生产力时代的10个方面及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四个挑战,并以安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实践为例提出应对策略,如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以提升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赵倩青、方燕雯、葛琪、王玲、贺书颜分别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本科通识教育与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发展路径探究》《论学校教育中有价值的活动——基于彼得斯分析教育哲学观》《浅谈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程创新思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书法教育与“全人”能力培养》为题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优化大学通识教育,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朱镜人作了题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朱教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他认为,通识教育应当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他强调,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讨会上,多位报告人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研讨互动环节,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现场气氛热烈,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我国通识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次研讨会不仅促进了学术界对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识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为高校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会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审核:刘瑞平 责任编辑:李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