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李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于3月27日组织召开“2025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选题讨论会”。校党委书记邸建伟出席会议,党委办公室、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和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瑞平主持。
刘瑞平首先介绍了此次讨论会的背景,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前沿课题、实践路径与协同机制研究,并就研究周期、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等提出相关要求,邀请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共谋良策。
商学院院长陆克斌就选题的意义、选题要求、选题指南提出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小刚从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角度,提出应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网络思政+大思政课”融合模式。艺术学院院长江河聚焦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提出如何推动AI、大数据等技术在网络思政教育和美育中的应用,强调了互联网赋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方章东就选题行文格式提出意见。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卓爱平就德、智、体、美、劳如何植入AI以及课题方向、中西方文化观点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会上,各学院、部门负责人围绕加强舆情研判与正向引导能力,协同校内外资源打造思政教育品牌,网络思政教育课题可按类别设定,网络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体系等方向展开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网络思政教育课题研究须进一步聚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聚焦网络文化育人创新、聚焦网络思政资源平台建设,推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评价反馈”全链条联动,促进“校-院-班-寝”四级协同,进一步围绕中心,精选课题,加强研究,转化应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大学生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邸建伟在总结中强调,网络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是适应新时代青年思想特点、回应网络意识形态挑战的关键抓手。他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具有引领性、实践性和辐射力的网络思政课题体系,推动思政教育从‘指尖’走进‘心间’。”最后,邸建伟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网络思政的时代意义;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谋划课题研究方向;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开创学校网络思政工作新局面。
此次会议为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注入新动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各部门落实课题研究、平台建设与机制保障任务,确保网络思政教育“靶向精准、举措扎实、成效可见”,以高质量课题研究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审核:刘瑞平 责任编辑:李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