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
2015-06-05

  

[1]大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

李永山

安徽新华学院 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需要,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修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意志修养、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修养容。而相应的评价方式有社会舆论评价、内心信念评价等。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高等院校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均处在青年期,青年学生有美好的理想,有追求真理的热情,但学生们不善于把理想与现实分开,不懂得理想的实现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这种改变现实的强烈意向往往同现实生活发生矛盾。因此,只有了解到青年大学生情感与意向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西方为首的一些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青年一代的争夺。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需要

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科学真理的滋养,马克思主义作为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是大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目前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环境,改革推动了社会全面转型,推进了利益关系调整,导致社会出现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特征,致使人们更多面临切身利益的竞争问题。而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经济更快融入国际体系、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的同时,也使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更容易传进国内,西方势力更容易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产生很大冲击,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因而,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只有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政治上坚定,实践中自觉,始终跟上时代步伐。(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25一126

 

2.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信息获取得更加快捷,影响思想观念的因素也在迅速增加,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文化环境和西方政治观点、价值观点、生活观念、思想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大学生对自身的实际利益的追求也越来越浓,而政治意识则趋向淡漠。物质利益的驱动可能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占了一定的位置,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

作为党未来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是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目标,他们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手段来宣传和灌输资产阶级的政治观和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等意识形态,这足能说明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是紧迫的,意义是重大的。

二、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过程,简言之,即是自我道德教育。从一般意义上说,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依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和自我教育等;二是指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将达到的思想境界。思想道德素质对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历来都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修养的内容

思想道德意识修养的内容,为其它的内容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提高。它既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必不可缺少的内容,又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还是支配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同时还是陶冶和激发高校大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因此,要通过培训和学习,认真掌握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修养的基本理论,思想道德意识修养的內涵,并不断地运用思想道德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再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大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意识修养培训和学习,树立崇高的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向更高的理想境界不断前进。

2.大学生思想道德意志修养的内容

确立思想道德意志,既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又是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得到调节的强大精神力量。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艰巨的事业,是一种奉献的事业。大学生具备了思想道德意志,就会增强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活动中,选择正确的行为,知难而上,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目的性和坚定性。大学生具备了思想道德意志,就能有一种坚韧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努力把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升华为持久的、稳定的情绪体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丰富思想道德知识,提升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热爱教育事业,与老师、同学同心协力,真诚合作,共同前进。大学生具备了思想道德意志,就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并坚定对理想目标的信仰,并自觉地、坚定不移地依照自己的信念去改造环境,教育他人,完善自己。

3.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修养的内容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是他们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是受思想道德意识支配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日常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自我教育过程。它是经过道德的教育与灌输和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集体的关怀、老师帮助和监督下完成的。高校大学生在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自觉地按照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解剖,做到自知、自爱、自律,塑造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的完美形象。

三、评价标准与方式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标准,是衡量、判定高校大学生行为的尺度和准绳。如果标准不正确,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即对社会、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1.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标准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标准的社会标准,二是职业标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它必须充分反映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作为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行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因为,这一标准中集中地反映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要求和教育特点。具体来说,这一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其一,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社会主义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这一基地,社会主义势力和敌视社会主义势力之间争夺接班人的斗争始终是十分激烈的;渗透和反渗透、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当然,把德育放在首位并非不要智育、体育。要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智育培养和体魄锻炼。没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没有健康的体魄;是达不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作为高校大学生,必须辩证地理解德、智、体的关系,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既有利于把德育放在首位,又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甚至贬低、否定其他方面,那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其二,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平衡发展的评价标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深化。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仅要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而且要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只注意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知识的根基,能力就难以提高;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就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只有既有高智力、好品德,又有进取精神和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

其三,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程度高低的评价标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对他们学习成绩的考察,而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培养,使部分同学看不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以使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所经历的曲折历史过程,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结,同时也使大学生认识到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所带给我们的理论以及实践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更需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再教育,让大学生看到那些经典作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了历史赋予的巨大的重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当代大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密切相连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方式

社会舆论、新旧两种教育传统习惯与内心信念是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基本方式。

其一,社会舆论评价的方式。社会舆论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它对评价人们的道德素质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的“舆论压力”“舆论谴责”等,大多与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相关。校内外舆论是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意识和道德素质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又是对大学生行为进行思想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校内舆论就是由师生员工及校内各种集体对大学生行为的态度、评价所造成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外舆论就是由社会团体和组织、新闻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评价及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种成员的议论所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校内外舆论是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人们凭借它可以对大学生行为表明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校内外舆论可以使大学生在舆论的倡导下,即赞誉、鼓励或谴责、鞭挞下,增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责任心,从而做出继续坚持或改变自己行为方向的决定,这样就实现了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作用。

其二,新旧两种教育传统习惯评价的方式。新的教育习惯反映着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评价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时,常常把它们作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评价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它是巩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成果的重要形式;它是一个运用较广的、随时随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起着督促作用的评价形式,是衡量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的尺度。旧的教育习惯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一种较稳定、影响面广的一种社会心理;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着源远流长、时代久远的特点,要对旧的教育习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扬弃旧的教育习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树立和养成社会主义教育的新风俗,新习惯。

其三,内心信念评价的方式。内心信念也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行为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内心信念是指大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以及由此而对现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是大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内心信念在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中,是通过教育良心来发挥作用的。这种良心的作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行为应有的一种责任感。它作为一个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素质行为进行自我批评的直接内在动力;它作为道德责任感,是道德素质评价的直接准绳。大学生通过准绳,对于合乎道德的行为,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增长信心和力量。

在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价中,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高校大学生内心信念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补充的、相互影响并共同发挥作用的。(课题组成员:李佳、杨磊、李彩平、姜靓翎、韩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李敏

 

 

 



收稿日期:2015-03-19

基金项目:2013年度安徽新华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研究”(IFQE201301).

作者简介:李永山(1954-),男,蒙古族,河北承德人,安徽新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作者简介:李佳(1984-),女,内蒙古通辽人,南京农业大学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安徽新华学院
电话0551-65872328    邮编:230088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