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通识教育的理念和模式研究报告
2017-12-28

 殷冬玲、杨磊

          一、 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

         受古希腊自由教育影响颇深,自由教育的教育对象最初仅指完全自由的人。这种完全自由的人,在今天的理解其实就是不需要通过为别人打工而谋生的人。这样的人并非人民大众,而是少数占有物质财富,取得社会地位的贵族。专门针对他们的教育自然合乎他们的兴趣和追求,在今天看来是一种针对少数人的“特殊教育”。这种特殊的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方面以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即“七艺”为课程的自由学科,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可见,自由教育博雅脱俗,以自由发展心灵,塑造理性灵魂为目标,不具有实用性,却关注自由人心智的养成。英国大学通识教育承继并发展了古希腊自由教育的理念,将教育对象“自由人”的含义不断推进

      二、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

       隐性教育模式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联合模式、导师制以及技能迁移模式等方面。

       英国大学的人才培养采用学科专业联合模式。大多数英国的大学采取双学科专业,即两门相关学科被设置成为一个组合,捆绑搭配,共同供学生学习。比如,“哲学和经济学”专业,即将哲学与经济学捆绑成为一组,学生在选择其一的同时必须与搭配学科一起进行学习,与我们今天餐饮业采用的“套餐制”十分相似。两门组合的学科之间没有顺序上的先后以及地位上的主次之分,这样的方式可以克服学生的偏科表现,扩大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除了双学科专业外,牛津大学还采取了三学科专业,即套用双学科专业的模式,将三门学科捆绑学习,以更开阔的视角促进学生学习的广度。

        怎样才能有效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深入呢?其办法源自于十九世纪,牛津大学最初采用的导师制。导师制的实行在国际上是不小的举措,它与班建制、学分制同为三大教育制度。导师制,就是在正规的课程之余,导师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请教答疑、补缺补差、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全方位进行师生互动、共同促进的过程。如今,这样的教育模式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众多高校所采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而在英国,导师制的实行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师生的有效互动,从而推进并实现着通识人才培养的任务。

         英国大学格外重视学生的技能迁移,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具备多元技能已经成为学生毕业后立足社会,为国家服务的核心指标。掌握多种技能不仅能促使学生适应生活、立足社会,更能通过沟通与整合,灵活地运用思维学习发展并创新出新的技能,成为融会贯通的通识人才。这方面做得出色的可数剑桥大学。剑桥大学主要致力于开发学生两类技能的迁移:“第一类技能是所有本科生应该在毕业前尽最大可能发展的技能,如智力技能、交流技能、组织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第二类技能是虽不能被普遍应用但却非常重要,如研究技能、数据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外语技能等。”这些技能不仅涉及专业还包括社会公民所必备的通识能力,只有不断获得与灵活迁移,才能够全视角地辨识与理解,从而加以运用。

附件下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安徽新华学院
电话0551-65872328    邮编:230088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