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简报(总第30期)
2018-12-19

 

 

 

2018年第2(总第30期)

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编          2018年12月

  

本期目录

 

●近期简讯

●课题研究

●素质讲堂

●理论动态

 

 

 

 

 

近期简讯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8月29至31日,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选拔赛在蚌埠举行。我校本次参赛团队由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代表朱秀祥、胡勇、石景佳、琚泽扬组成,教务处副处长濮明月、指导老师李苗带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参赛代表队在众多高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

       据悉,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与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学院和蚌埠市教育局共同承办,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协办。自今年3月份赛事启动以来,省内各高校踊跃参赛,共有100余所高校约10万人次参赛。大赛从完成报名的2.4万多份创新创业项目中经各高校选拔推荐580余个项目入围全省总决赛,并由专家现场评选出184个作品进入安徽省现场总决赛,其中主赛道项目144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40个。30日当天,大赛从184个作品通过分组赛角逐出32个作品参加31日的5分钟极速路演,最终8个作品进行冠、亚军争夺。

       我校学子已连续三年进入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本次大赛前期,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组织,认真选拔,后期对创业计划书进行专业指导、精心打磨、严格审核,最终,由教师李苗担任指导老师,朱秀祥、胡勇、石景佳、琚泽扬组队的《安徽德有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互联网+”外卖连锁》,作为唯一入围决赛的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决赛。

       通过此次大赛,参赛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为我校学子树立了榜样,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校党委召开年度第九次中心组理论学习

       9月18日上午,校党委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学习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省督导专员、校党委书记储国定,校党委副书记、新华集团副总裁王孝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石秀和,常务副校长王丽,副校长杨世国、朱兆健、马琪,校长助理方纯洁、黄君婕、陈义盛及各党委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储国定主持。

      会议指出,中国在中非合作中始终秉持“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坚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与非洲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产业促进行动、设施联通行动、贸易便利行动、绿色发展行动、能力建设行动、健康卫生行动、人文交流行动及和平安全行动。
       会议指出,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实践中,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会议要求,各部门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认真思考如何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我校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方向等方面工作。

我校学子在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从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传来喜讯,由我校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王琰琳、江涛老师指导,胡枫、夏磊、殷明明三位同学组成的“佛系一加一”队,荣获本次大赛逻辑控制设计开发赛项全国一等奖。

        据悉,“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是在教育部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下的一项国家级 A 类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仿真学会联合主办,自2006年发展至今,目前已经举办了12届。大赛共设置了逻辑控制设计开发、连续过程设计开发等7个赛项,涉及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我校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参加了其中的逻辑控制设计开发赛项。

        2017年底,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就启动了本届竞赛选拔培训流程,通过举办第二届安徽新华学院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从119名校赛选手中,选拔30余名优秀选手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层层筛选,夏磊、胡枫等10名优秀的选手组成了4支队伍,在王琰琳、纪利琴等6位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紧张的赛前准备工作。

       7月23日,安徽省级赛在安徽工业大学举办,比赛历时4天,以6部10层电梯为被控对象,采用西门子1200型PLC为控制器进行编程,模拟真实电梯,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电梯的基本载客功能和安全要求。同时,通过程序编写,减少候梯时间、等待时间,以实现上下班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电梯合理调度,满足乘客最佳乘梯体验,并采用WINCC设计上位机界面,以实时监控电梯运行情况。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及赛场上的默契合作,最终4个参赛组获得了逻辑控制设计开发赛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并且胡枫、夏磊、殷明明组成的“佛系一加一”队从116支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8月25日至29日,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比赛采用全新的方式,在每个比赛日,现场公布当天的比赛题目(含具体控制任务及要求),参赛队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针对选定的具体任务,独立进行现场项目设计与实施,同时参赛队伍需要按照评审专家要求配合完成必要的工作流程运行演示,评审专家依据任务实施的情况对参赛队伍进行评判打分,竞赛强度、难度之大均远超往年。其中逻辑控制设计开发赛项以智能工厂综合平台为被控对象,系统完成一个触点开关的组装过程,需要现场完成PLC程序的编写、WINCC界面的设计、IOT2040网关的使用、现场数据的订阅及工程文档的撰写。面对完全陌生的被控对象,顶着很大的压力,参赛师生凭借扎实的知识、过硬的实操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经过3天3场的比拼,获得了国家一等奖,这也是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在此项比赛中取得的又一项突破!

       学科竞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此次大赛充分锻炼了我校学子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今后,我校将继续通过比赛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意水平,不断有效地推进应用型人才建设的进程。

我校举行艺术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9日下午,我校艺术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省督导专员、校党委书记储国定,校长石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杨国新,安徽省原文联副主席、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方茂鸿,常务副校长王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刘云鹤,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陶敬福,副校长马琪,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凯,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潘望森,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黄朝晖,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教授詹学军以及师生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由副校长杨世国主持。

       王丽宣读了艺术学院成立文件和客座教授聘任文件;储国定和杨国新为艺术学院成立揭牌;石秀和为客座教授颁发聘书。

       随后,黄凯代表兄弟院校致辞,他对于我校艺术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艺术学院做好专业评估,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杨国新在致辞中指出,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全体师生要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严格按照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标准要求自己,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学校、研究所、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多方合作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强、职业素养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表示,省美术家协会将加强与艺术学院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的发展平台,为学生培养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资源,为艺术学院上层次、创品牌提供支持与帮助。

       最后,石秀和发表讲话。他指出,艺术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创新创造的重要载体。随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和艺术类学科门类的丰富,艺术学院的成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整合人才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推动我校艺术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重要契机。

       他强调,艺术学院的成立对进一步加强我校艺术教育,促进教育与相关行业、企业的信息交流,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我校艺术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校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应以成立艺术学院为契机,以推动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开展艺术理论研究,促进艺术信息交流,加强艺术项目研发,在推动艺术的科研、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将秉持应用型定位和国际化发展方向的特色办学理念,大力加强艺术类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积极探寻并建立高效、务实、灵活的学院运行模式,探索出具有“新华特色”与推广价值的艺术教育新模式。

       仪式结束后,受聘的客座教授前往我校书画工作室交流学习。

就业服务月系列报道之三: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园决赛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目标,10月24日,我校举办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园决赛,比赛分为职业规划设计组与创业组,副校长马琪、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宣传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担任评委。

       本次大赛以“规划精彩人生,放飞青春梦想,创新引领未来,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本次大赛自8月27日启动以来,学校、各二级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共有900余名同学报名参赛,经过10场院系选拨赛,共有21组选手脱颖而出进入校园决赛,其中职业规划设计组14组,创业组7组。

       比赛分为自我作品展示、评委问答、选手答辩、评分四个环节。在比赛中,职业规划设计组选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SWOT、MBTI等测评工具对自身职业目标进行测试规划和阐述,并分析目标差距与改善措施;创业组选手通过PPT、VCR、实物展示等方式介绍了自己的创业项目,深度分析了经营的理念、模式与流程。比赛现场紧张有序、作品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立意新颖,选手们的陈述精彩纷呈、富有激情、充满自信,展示了我校学子的良好风采。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培养和提升了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激发了我校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我校艺术学院学子在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评选落下帷幕。我校由艺术学院教师刘刚、周序担任领队,姚伟等18名学生的作品分别在动画类、插画/漫画类及新媒体类作品荣获18个奖项。

       本次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工程大学承办。自发布公告之日起,受到了安徽省各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本次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231件。其中,本科组共收到参赛作品875项,包含动画类作品356项,漫画/插画类作品385项,新媒体动漫类作品61项,游戏美术类作品74项;专科组共收到参赛作品246项,包括动画类作品100项,漫画/插画类作品109项,新媒体动漫作品22项,游戏美术类作品15项。经过激烈的角逐, 艺术学院学生张睿、王琴、陈玉佳等获得漫画插画组一等奖6项,向文杰、张华玮、梁爽等获得漫画插画组二等奖6项,赵润、马小红等获得漫画插画组三等奖2项,姚伟获动画组一等奖1项,赵萧静、陈敏获得动画组三等奖2项,丁晒晒获得新媒体组三等奖1项。

        赛事的参与和奖项的获得,进一步鼓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此次获奖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验证, 艺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影响力,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我校学子在2018年“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2018“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96所高校代表队参加,我校商学院学生左文杰、陈健和韩敏组成的“Elite小组”力压群雄,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取得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新突破。我校商学院教师哈静和姜玮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本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组委会主办的全国性赛事,旨在推动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国高校参与面广,影响面大。学生在竞赛中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经营,根据专业知识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生产、市场营销、广告宣传、股票投资等做出决策,使学生在商业模拟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

        为充分准备本次比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商学院领导精心布置,给予团队支持和保障,工商管理系部分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工作。在选派总决赛选手的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备战的过程中,开放经管类实验室,为参赛选手训练提供良好的实操环境,为同学们累积实战经验打下坚实基础;指导教师从赛前运营宏微观环境、营销策略,赛中物流运输、库存、上市股利、财务及对手技术分析等方面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心理指导。

        整个比赛历时7个月,今年4月份至10月份期间,我校选手分别参与了网络预选赛、省赛、华东区预选赛和全国半决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同学们不畏强敌,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业模拟环境和市场风险及诱惑,在实操经营环节中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市场策略运用得当。在总决赛答辩环节中,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通过严谨的汇报、激烈的辩论、精彩的回答,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取得本次大赛特等奖。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持理论结合实际,鼓励学生“以赛促教”,在提高大学生的决策模拟和企业管理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次大赛有助于推动了我校学科专业建设,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取得的成绩,提高了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声誉,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我校学子在2018年“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2018“创新创业”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96所高校代表队参加,我校商学院学生左文杰、陈健和韩敏组成的“Elite小组”力压群雄,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取得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新突破。我校商学院教师哈静和姜玮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本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组委会主办的全国性赛事,旨在推动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国高校参与面广,影响面大。学生在竞赛中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经营,根据专业知识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生产、市场营销、广告宣传、股票投资等做出决策,使学生在商业模拟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

       为充分准备本次比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商学院领导精心布置,给予团队支持和保障,工商管理系部分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工作。在选派总决赛选手的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备战的过程中,开放经管类实验室,为参赛选手训练提供良好的实操环境,为同学们累积实战经验打下坚实基础;指导教师从赛前运营宏微观环境、营销策略,赛中物流运输、库存、上市股利、财务及对手技术分析等方面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心理指导。

       整个比赛历时7个月,今年4月份至10月份期间,我校选手分别参与了网络预选赛、省赛、华东区预选赛和全国半决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同学们不畏强敌,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业模拟环境和市场风险及诱惑,在实操经营环节中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市场策略运用得当。在总决赛答辩环节中,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通过严谨的汇报、激烈的辩论、精彩的回答,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取得本次大赛特等奖。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持理论结合实际,鼓励学生“以赛促教”,在提高大学生的决策模拟和企业管理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次大赛有助于推动了我校学科专业建设,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取得的成绩,提高了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声誉,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课题研究

 

 

 

我校参加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教学质量评估与质量标准建设专题研讨会

        6月26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教学质量评估与质量标准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合肥师范学院锦绣校区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联盟2018年轮值主席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成钢出席会议。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20所联盟高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处处长、联盟秘书处人员等近300人参加会议。我校校长助理方纯洁、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主任李志远、教务处处长黄仿伦、副处长濮明月、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所副处长杨磊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郝莉教授、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分别作《北京大学多元化全过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学为中心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应用本科的质量监测与诊断》的主旨报告,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研究的“精”、教育状态分析的“准”、本科教育抓的“实”、教学质量管理的“细”。

       在听取报告后,储常连作重要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在全省高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就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储常连提出思想统一、 “四个回归”的落实、应用型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评价、深化高校综合改革以及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智慧校园建设等要求。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教务处长会议。各位代表就联盟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进行商讨,对上午专家的主旨报告进行热烈研讨,并就下一步联盟重点工作进行了分工。

我校参加第11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

       10月24至26日,校长助理方纯洁带领教务处、评建办公室等相关教师参加了在合肥举行的第11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本次会议参与人员有德方15所大学代表,15个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中方137个高校等单位,共计约500人。我校作为应用型高校代表应邀参加本届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安徽省教育厅及德国下萨克森州科文部主办,合肥学院和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产教融合与“双元制”高等教育、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以及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旨在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开幕式上,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表示,安徽高等教育率先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思路,基本构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促进高校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好适应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既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完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本次研讨会共28场报告交流活动,分为主旨演讲、报告交流、校长对话、专家对话等模块,会议全程组织有序,形式新颖,成果丰富,中德双方受益匪浅。

       会后,参会人员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举措。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学校师资现状与结构,科学引进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同时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学习意识,积极学习中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创业创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校长助理方纯洁一行赴福建安溪参加第三届全国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11月9至11日,第三届全国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商务经济学产教融合联盟成立大会在福建安溪举办。我校校长助理方纯洁,商学院教师王超、高楠和王胜男一行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全国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主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承办。来自两岸近30所高校商务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以及企业界代表,共约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围绕新商科教育改革、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话题,共有12位教授、博士及领导专家作主题报告。我校在此次会议中被增补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务经济学委员会副会长单位。

       会上,我校教师王超作题为“基于‘导师制+工作室’的经济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其参会论文也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此次会议加强了我校与其他高校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我校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商务经济学作为一个新专业,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与人才需求,将吸引更多学者对该领域的交流与探讨,也将有更多的专业研讨会议在高校之间举行。专业研讨会的开展将继续促进商务经济与产业领域的沟通交流,实现专业进阶可持续发展。

素质讲堂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应邀来我校作题为“机器人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

       11月14日下午,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熊蔡华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机器人及其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校长助理方纯洁主持,电子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计勇、副院长舒敬荣,全体教师和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学生共计150余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熊蔡华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通过展示各种生动的案例,分别从工业、军事、家政服务、康复医疗等领域系统介绍了机器人的应用情况。随后,他从机器人外形结构和运动方式方面阐述了机器人的分类方法,并系统地介绍了人体运动科学与穿戴式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剖析了穿戴式机器人发展中面临的科学挑战。最后,熊蔡华结合机器人的学科前沿和重大需求,展望了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本次讲座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熊蔡华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科研经历、宽广的学术视野、生动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通过本次报告,教师们了解了学术前沿,学生们拓宽了知识面,对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的建设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熊蔡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学,康复机器人学,人机电一体化系统。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863”项目及中欧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在Int. J. of Robotics Research、IEEE Trans. Robotics、IEEE Trans. Automation Sci. and Eng.、IEEE Trans. Cybernetics、IEEE/ASME Trans. Mechatronic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SCI论文。出版《Fundamentals of Robotic Grasping and Fixturing》英文学术专著1部,主编《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丛书(Springer公司出版)。研制的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获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17年获第45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Robotics》的Guest Editor和《Int. J. of Social Robotics》、《Assembly Automation》的Associate Editor及《Scientific Reports》和《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编委。

理论动态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舒敏\杨秀飞\李伟强' 桑青松2

(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2.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本研究使用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低的大学生更容易 形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社会支持

        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深入生 活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但网络科 技的应用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过度依赖网络是其首要危害。尤其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却难以实现自我控制,容易形成“网瘾”。调查显示,“网瘾”已经严重威胁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我国大学生中有9.8%-14.8%存在“网瘾”。[1]国 内外报道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鉴于此,探讨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关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概念的界定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关于此病的描述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提出,并将其命名为 IA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2]但这一概念在美国广受质疑。Davis 针对质疑,提出了 PIU(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简称PIU)的概念,[3]国内学者雷雳等将其译为“病理性网络使用”[4]。然而通过过度使用互联 网来界定“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遭到了西方心理学家的反对,[5]实际上互联网给大多数人带来了益处。因此,病理性的互联网使用可能是与个体自身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相关的。综上所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是指由于不能控制上网行为而过度的使用互联网,存在明显的、时间消耗、心理抑郁,并导致使用者社会交往、人际互动等失败的一种现象。其可能具有下列症状:当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产生时,会伴随着一些功能紊乱型行为,包括导致工作、学业或者人际关系下降的冲动性网络使用行为,[6]无法承担主要的社会责任,内疚,上网欲望强烈。[7-8]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从学校生活过度到社会生活,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Young在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研究中发现,网络过度依赖者存在社会参与程度降低、社会行为退缩的倾向,[9]在半数以上病理性互联网的大学生身上有比较严重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以及学业成绩等问题。[10]国内学者对社会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 缺少社会支持、社会交往障碍以及社会生活事件的压力都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因素。[11-12]其中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指当某人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从而满足个体的需要,达到缓解个体紧 张的目的。13]社会支持从内容上可分为工具性、 情感性、信息性和同伴性的社会支持。[14]这其中既包括了客观有形的,也包括了无形的社会支持。然后,从接受者角度来说,他人给予的社会支持与自己感受到的并不一定完全吻合。我国学者肖水源结合国内外研究将社会支持分为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并编制了测量问卷,信效度检验较好,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15]本研究旨在从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入手,探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从而为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预防及干预模型建构提供理论支持,为引导大学生有效科学的互联网使用,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395 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为92.9%。被 试年龄分布在18-22岁,其中,男生146人 (39.8% ),女生 221 人(60.2% ),理科 230 人(62.7% ),文科 137 人(37.3% ),城镇 172 人(46.9% ),农村195人(53.1% )。被试均无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16,17], 用以区分判别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后半部分为《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以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该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

(三)研究方法

       对全体被试使用统一指导语,用上述两个量 表分别进行随机测试。测试所得数据录入Excel 2010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结果

(一)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概况

1.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分类

       我们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 卷》的调查结果建立正态分布模型,根据一般常模测验诊断标准,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前27%的研究对象定为高分组,认为其具有病理性互联 网使用倾向,即为病理组;而低分组则无病理性 互联网使用倾向,为正常组。根据如上划分,分别进行性别、户籍、专业、年级及父母文化程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病理组和正常组在籍贯类型和父母文化程度方面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 <.⑻1 ),在性别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 <.01 ),在年级方面具有较为显著差异 (p<.05),而在专业方面无差异。

表1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

 

 

 

病理组(n=100)

 

 

正常组(n=267)

 

-t(F)

项目(N = 367)

 

M

SD

 

M

SD

 

 

n

n

性别

54

81.96

6.42

92

55.54

10.30

3.407**

46

81.93

6.70

175

53.78

11.36

 

户籍

城镇

63

82.46

7.08

109

55.27

10.42

3.852***

农村

37

81.08

5.40

158

53.78

11.41

 

专业

文科

39

83.51

7.12

98

53.19

10.64

-0.069

理科

61

80.95

5.94

158

53.78

11.21

 

 

大一

11

85.27

9.55

45

51.20

9.69

 

年级

大二

34

80.97

6.67

82

54.00

11.59.

 

 

 

 

 

 

 

2.381*

大三

28

84.07

3.55

97

55.05

10.60

 

 

大四

27

79.62

6.51

43

56.98

9.41

 

 

初中以下

7

85.14

6.09

68

51.66

9.41

 

父母

初中

16

84.69

7.16

80

53.96

10.40

11.989***

文化

高中

36

80.39

5.92

77

57.43

11.86

 

 

大学及以上

41

81.70

6.49

42

54.39

11.02

 

 

注:*p<.05; **p<.01; ***p<.001,下同

    2.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各维度差异检验如表2所示,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七个维度和一个特殊因素上,病理组和正常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这些因子均为大学生病理性互 联网使用的特征因素。

表2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各维度差异检验()

时间增长

时间混乱 戒除困难

强迫使用

社会功能受损学习障碍

躯体受损 特殊因素

病理 2.87±0.68

3.36±0.59 2.75±0.63

2.79±0.53

2.89±0.90 2.82±0.54

3.11±0.63 2.95±0.68

正常 1.77±0.54

2.51±0.81 1.70±0.56

1.92±0.50

1.76±0.56 1.85±0.53

1.88±0.64 2.29±0.93

t -16.056***

-9.657*** -15.453***

-14.559***

-14.430*** -15.519***

-16.670*** -6.528***

 

 

(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社会支持交互

1. 病理组与正常组社会支持差异检验通过比较病理组和正常组被试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可以得出,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三个方面都有极其显著差异,客观支持也有95%水平的差异,见表3。

表3社会支持各维度差异检验()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

病理

10.95±1.98

6.97±1.87

6.61±1.29

24.53±3.32

正常

12.66±1.54

7.43±2.01

8.38±1.43

28.47±2.95

t

8.73***

1.993*

10.861***

10.995***

2.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通过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七个维度及一个特殊因素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的相关分析,得到如下各相关系数,见4。

表4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

时间增长

-0.382**

-0.069

-0.425**

-0.430**

时间混乱

-0.255**

-0.107*

-0.281**

-0.320**

戒除困难

-0.318**

-0.110*

-0.352**

-0.386**

强迫使用

-0.354**

-0.108*

-0.305**

-0.383**

社会功能受损

-0.322**

-0.113*

-0.338**

-0.384**

学习障碍

-0.400**

-0.124*

-0.376**

-0.449**

躯体健康受损

-0.381**

-0.037

-0.374**

-0.347**

特殊因素

-0.117**

-0.074

-0.085

-0.141**

病理性测验总分

-0.433**

-0.117*

-0.431**

-0.487**

3.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先通过建立散点图以及正态分布分析确定数据属于正态分布,而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

变量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差

标准系数

t

(常量)

125.454

5.712

 

21.963***

主观支持(SS)

-2.833

0.415

-0.328

-6.821***

客观支持(OS)

-0.782

0.360

-0.098

-2.169*

支持利用度(SD)

-2.949

0.480

-0.298

-6.148***

       我们发现,以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作为因变量,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成负相关,且三个因子均进入回归方程。其中,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这两个因子有极其显著的作用,且系数较大,而客观支持这一因子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其系数很小,故影响力度相对较小。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可建立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程为:P=125.454-0.328*SS-0.098*OS-0.298*SD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典型特征

       通过问卷测试、分组比较,我们发现户籍所在地在城镇、父母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大学生有更明显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我们猜测可能有两个原因导致这一现象。一是城镇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更早接触互联网,网络使用时间更长,依赖程度就更高。二是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在社会中所担任的责任越大,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容易忽视,更多的是通过经济物质方面来弥补,情 感支持较弱,因此大学生通过网络使用来满足自 身情感需要,也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的出现。其次,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具有更明显的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这可以从男女生性格特 点和对于互联网使用的用途来加以进一步分析。 再次,在不同年级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大一、 大三年级病例组得分要明显高于大二、大四年级,这可能与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及学习工作任务相关。

(二)社会支持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根据病理组和正常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有显著差异,说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均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探索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各个维度,发现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有显著负相关。其中,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对所有维度及特殊因素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支持利用度除了与特殊因素的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各维度均极为显著。相对来说,客观支持对病理 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我们推测大学生自身对社会支持的认知是影响其社会支持感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社会支持感会更加显著的影响到大学生是否会出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并且,通过回归方程的建立,能数量化的看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病 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的影响,这对于日后关于病 理性互联网使用的预测、预防以及干预、治疗都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深入研究建议

      本研究证实,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尤其是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高者会大大降 低其产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的风险。因此, 从这一研究结论入手,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构建由社会支持缺乏而可能出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大学生的干预模型,并加以验证。具体可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跟踪档案,及时发现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缺陷的大学生,采用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健 康理论课程、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大学生社会支持感为目的,帮助大学生树立 对社会支持的正确认知,从而预防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的出现。而已经出现该使用倾向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分析病理性成因,从而进行针对性干预治疗。

四、结论

       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高文化程度父母比低文化程度父母,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其典型特征,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之间存在负相关,且社会支持各因子对病理性互联 网使用倾向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上述结论提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支持认知来预防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的产生?如何建立社会支持对病理 性互联网使用的干预模型呢?

                                   参考文献

[1]廖金生,谭三勤,李增庆,等.网络瘾概念与流行病学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 16(3): 168-169.

[2]GOLDBERG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EB/OL]. (2014-03-21) Http://www.cybernothing.org/jdfalk/media-coverage/archive/ msg01305.html,1995.

[3]DAVIS R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17): 187-195.

[4] 雷雳,李宏利.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J].心理科 学进展,2003(01): 74-78.

[5]GROHOL J M. Too much time online: Internet addiction or health social interaction.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J]. 1999(2): 395-401.

[6]李校星,王进.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及心理成因理论介绍[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 9(10): 19-21.

[7]DAVIS R A.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use: Implications for pre-employment screening[J].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1(5): 331-345.

[8]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0(16): 13-29.

[9]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6(3): 237-244.

[10]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9(7): 351-352.

[11]施建峰,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 学,2003, 9(1): 58-61.

[12]谭文芳.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关系 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 14(3): 245-247.

[13]周林.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网络行为偏好与网络成瘾倾向的 关系[J].心理辅导,2011, 7(1): 73-76.

[14] 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 理研究,2010, 3(1): 3-8.

[15]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1987(4): 183-187.

[16] 牛岩,胡玥,周策,等.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 的编制[J].中国电力教育,2012 (26): 138-139.

[17]CHOU C. Internet heavy use and addiction among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An online interview study[J].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1, 4(5): 573-585.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College Students9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HU Min1, YANG Xiu-fei1, LI Wei-qiang1, SANG Qing-song2

(1.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2. School of Teachers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College Students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to survey 395 colleg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students5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ow degree of college students5 social support is more likely to form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factor and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nd that social support is predi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5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ocial support

*通讯作者简介:李伟强( 1975-),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性发展。E-mail: liweiqiang@nbu.edu.cn

附件下载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安徽新华学院
电话0551-65872328    邮编:230088
联系我们    媒体报道